磁座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磁座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服务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1-01-21 14:27:40 阅读: 来源:磁座钻厂家

借鉴国际经验 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期,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期,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依靠在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不仅需要关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要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来提升制造业的附加价值。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政策和做法,对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服务业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而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发达国家正是依靠在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自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就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价值链延伸。如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系列法规,如1980年提出“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1984年制定“航空条款”、1991年颁布《多式联运法》、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系列法律法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芬兰将“服务业和服务创新”作为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业是芬兰竞争力的来源”,先后部署创新制造、创新服务、创新、创新运营模式等3项工作计划,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给予引导和资金支持。  (二)加快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模式推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多,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移动O2O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业设备、生产过程、产品和用户数据的感知、传输、交互和智能分析的能力,为制造企业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控制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制造效率和服务能力。为在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先进制造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以及日本的I-Japan战略都凸显了发达国家通过加强制造业的顶层设计来适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制造业服务化相对比较弱,其制造产品没有充分挖掘服务的价值。德国工业4.0的提出意味着德国试图利用其变革德国制造业的方向,即通过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三)加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建设  发达国家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产业发展,而是加强对标准和规范建设来支持来引导制造服务化发展。如美国建立了营运模式共创与知识交流的平台,用以向企业推广制造业服务化运作模式。欧洲国家除了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政府还积极推动本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化,为本国服务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日本政府制定了25种与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来加强和完善制造服务业市场的管理。此外,为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在WTO谈判和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进程中都把服务贸易标准作为重要的谈判条件。  (四)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由于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为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发达国家都将服务外包视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支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制造业服务外包,服务贸易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一些国家通过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美国为了促进和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专门制定了“服务先行”的出口促进策略,重点促进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旅游、商务与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环保、能源等工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服务、影视娱乐、电信服务等行业发展。  二、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认识尚不到位,“重工业、轻服务”的思维惯性普遍存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路和举措较为落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重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制造业服务化的企业,如陕鼓、海尔等。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起步较晚,政府部门对制造业服务化还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许多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财税优惠较少。另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还是以传统服务为主,缺乏专业的现代服务。  目前,中国制造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普遍以加工、装备为主,商业竞争模式还主要是依靠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为主,通过品牌、研发、金融等环节的盈利能力还明显不足,缺乏服务理念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跨国公司加快服务化转型相比,我国一些制造企业从制造环节向集成服务的延伸力度仍然不足,特别是在提供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零部件定制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90%以上的标准规范仍集中于制造业领域,服务业标准十分缺乏。在设备检修、合同能源管理、制造业物流、车载信息服务等制造业服务化的重点领域,还存在许多标准规范的空白。此外,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普遍缺乏对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需求。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明显不足,还需要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四举措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制定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路线图,在先进制造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二是搭建制造业服务化的支撑平台。要鼓励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协作和共同发展。三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和在职培训,优化课程设计,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  (二)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流程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服务化水平。二是加快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和试点,继续选取企业开展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制造业全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发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四是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更好服务于制造业。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云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  (三)培育技术和品牌优势,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价值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当前国际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和改善品种质量,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加大对企业品牌培育的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研究和发布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评价指南。四是要充分利用行业中介组织的专业作用。发挥其专业优势,广泛开展信息、咨询、交流、培训等各类促进活动,为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活动服务。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对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研发中心的投资并购活动,鼓励企业设立更多的海外销售服务中心。二是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借助跨国企业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三是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管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对制造业服务化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国家标准化进程。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推动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四是扩大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细化出口产品市场,深入挖掘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潜力,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外包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生物医药研发等高端领域拓展,推动中国制造的国际服务能力的提升。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